今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評選的2022年度全國法院十大商事案件正式推出。此次入選的十個商事案件,均為2022年度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已判決生效的具有重大社會影響和標志性意義的案件。其中,由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提供相關評估服務、重慶破產法庭審結的隆鑫系十七家公司重整案,作為唯一的破產案件入選。
這是繼康美藥業重整案榮獲《人民法院報》等權威媒體評選的2021年度十大“全國破產經典案例”之后,中聯資產評估集團與諸優秀管理人專業鉅獻的破產重整領域又一經典標桿項目,彰顯了共促企業重生、保護和挽救社會生產力的專業情懷。
2022年度全國法院十大商事事件
一、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等應收賬款質權人訴大唐系企業等應收賬款質權糾紛系列案
二、鞏義市嘉成能源有限公司與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定金合同糾紛案三、胡興瑞訴王剛買賣合同糾紛案
四、南京高科新浚成長一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訴房某某、梁某某等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合同糾紛案
五、廣東興藝數字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訴張鉅標等股東瑕疵出資糾紛案
六、張亞紅訴陶軍男、北京首創期貨有限責任公司期貨交易糾紛案 七、衛龍武訴北京中方信富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證券投資咨詢糾紛案
八、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市分公司與青島日聯華波科技有限公司等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糾紛案
九、深圳市衣支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與訥河新恒陽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破產債權確認糾紛案
十、隆鑫系十七家公司重整案
案情簡介
隆鑫系企業包含隆鑫集團相關企業和金菱集團相關企業兩個子系,其中隆鑫集團下屬隆鑫控股連續多年入選中國500強企業。隆鑫系企業已發展成覆蓋摩托車制造、環保、汽車銷售、房地產、金融等領域的多元化產業集團,資產涉及A股和H股三家上市公司控制股權,兩家上市公司參股權以及境外公司股權。受多重因素影響,企業自2018年起逐漸陷入經營和債務危機。金菱集團等四家公司受隆鑫集團控股,是重慶知名汽車經銷商集團,受關聯擔保影響亦陷入債務危機。
- 2021年9月29日,隆鑫集團等十三家公司分別申請重整并同時申請預重整。重慶五中法院對預重整及預重整輔助機構進行備案登記,預重整輔助機構指導隆鑫集團等十三家公司與債權人開展協商談判,制作重組協議,招募投資人。
- 2021年11月16日,債權人重慶車生緣商貿有限公司分別申請金菱集團等四家公司重整。
- 2022年1月30日,重慶五中法院依法分別受理隆鑫集團等十三家公司重整,并于2022年3月16日裁定該十三家公司實質合并重整。
- 2022年3月10日,重慶五中法院依法分別受理金菱集團等四家公司重整,并于2022年5月10日裁定該四公司實質合并重整。法院對于隆鑫集團相關企業和金菱集團相關企業的重整進行協調審理,一體化推進。
大型綜合性民營企業集團的重整涉及利益主體多、考量因素多,內容復雜。法院在預重整階段采取“弱介入”,充分發揮私力脫困程序的靈活性,充分發揮庭外重組階段的市場化功能。預重整輔助機構指導債務人與債權人、出資人、投資人開展大量談判協商,匯聚各方意見形成的重組協議和投資協議通過了市場化篩選。進入重整程序后,經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及法院裁定批準,以重組協議為基礎制定的重整計劃具備了司法權威性。
大型綜合性民營企業集團內部構架復雜。隆鑫系企業下屬隆鑫集團相關企業和金菱集團相關企業兩個子系內部高度混同,但兩系之間的資產和營業關聯度弱。由于兩子系債務嚴重關聯,均無法單獨成功重整,因此對兩子系分別實質合并重整,同時對兩子系的關聯債務處理、出資人權益調整等進行協調審理,從而整體化解了企業債務。
大型綜合性民營企業集團重整投資人招募普遍面臨投資金額大、單一產業投資人無法應對多元化產業的難題。重整過程中,通過深入挖潛,全面真實披露信息,吸引投資人參與競爭。選擇具有不同優勢的東部沿海地區基金投資人與西部成渝地區產業投資人組成投資聯合體,充分發揮基金投資人募集和管理資金的能力與產業投資人產業背景優勢,各施其長、相互配合,解決了多元化產業需求的匹配難題。

“庭外重組+重整”和“實質合并+協調審理”的靈活運用,詮釋了如何綜合運用破產制度,充分借助市場力量,解決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重整難題。隆鑫系企業重整,整體化解了企業債務420多億元,維護了7萬余戶中小投資者、2000余名職工的合法利益,保障了上下游產業鏈千余家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實現了保就業、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穩定的目標。重整還推動了企業生產更新換代,在全國率先開啟電動車和電動摩托車的專項IGBT芯片設計,實現了企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為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復蘇注入“強心劑”。
專家點評
許德風(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預重整是在庭外重組和破產重整兩種制度的基礎上融合創新而產生的一種企業挽救輔助性模式,不僅具有簡化程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化解爭議等實際效果,還具有鼓勵當事人自治與市場化協商、積極及早自救、自動自覺遵循法治的良好社會導向。預重整的有效實施既離不開充分的市場化運作,也離不開有效的法治化約束。本案中,在庭外重整階段,法院采取“弱介入”的方式,充分發揮庭外重組的市場化脫困功能,讓企業與各方主體進行市場化商業談判,通過市場化篩選形成切實可行的重組方案,防止庭外重組淪落為司法重整的庭外延伸。同時,法院也為預重整提供合法性和方向性指引,實現了庭外重組和司法重整的有效銜接。也正是由于市場化與法治化的有效結合,吸引了基金和產業投資人結合自身優勢,形成合力,較好解決了多元化投資需求的問題。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集團和關聯企業的存在已是常態,為了解決上述企業破產中存在的問題,2018年《全國法院破產審判工作會議紀要》對關聯企業破產問題進行了相應規定。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應嚴格區分實質合并和協調審理適用標準,謹慎確定實質合并企業的范圍,妥善把握協調審理的程序節奏,為重整計劃的制定創造良好的條件。本案中,隆鑫集團相關企業和金菱集團相關企業能夠形成各自的重組方案和投資方案,但是兩個子系之間關聯債務巨大,如果不能有效協調,債權人和投資人都會止步不前。本案兩個子系的重整計劃對關聯債務的清償做了協調,消減了關聯債權人和投資人的疑慮;對招募投資人的進度做了協調,推動了重整計劃同步形成;對主要程序節點進行協調,兩個子系的重整相互促進,最終一體化推進重整成功。
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維護和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是人民法院肩負的重要職責。隆鑫系企業重整案為人民法院發揮破產重整制度功能,探索一條拯救大型綜合性民營企業的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文章來源:最高人民法院、重慶破產法庭)
|